天津市教育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推动高质量进展,构建新进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为深化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进展,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天津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本规划。一、进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区域教育能力保持全国前列,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在线教育,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取得了教育事业进展与疫情防控“双战双赢”。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召开天津市教育大会,高起点谋划教育现代化蓝图,印发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天津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动天津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4—2024)》,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转化为天津教育实践。深化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25所中小学开展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高校党建工作领航工程,高校“双带头人”基本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整治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扎实推动市委巡视整改落实,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进展、向基层延伸。立德树人扎实推动。持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生进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落实高校思政工作政策、人员编制和专项经费,率先实现高校专职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配置“双达标”,入选国家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快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召开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动会,推广天津经验。将价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