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央视2024年重阳晚会观后感及心得5篇

央视2024年重阳晚会观后感及心得5篇_第1页
1/10
央视2024年重阳晚会观后感及心得5篇_第2页
2/10
央视2024年重阳晚会观后感及心得5篇_第3页
3/10
央视 2024 年重阳晚会观后感及心得 5 篇 央视 2024 年重阳晚会观后感及心得 1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民间又说“久久长寿”,重阳节便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的节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迎来重阳节,别有一番感受。 说到老人,不禁想起明代冯梦龙的趣说:诸物都是先白后黑,唯有髭须却是先黑后白。其实,古人不乏颂扬“皓首”的吟咏,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老人的写照。 “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这是张籍对白头老人的歌颂。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 70 年,现已 90 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科学领域。袁隆平院士去年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亩产达公斤,他豪言 10 年内冲击 1000 公斤80 多岁的他不认为自己年老,常说:“我的心态永远年轻!”老有所为,不仅是事业需要,更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这是杜甫对白头老人的慰勉。杨善洲从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人们赞扬他是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一干就是 22 年,建成面积万亩、价值 3 亿元的林场,去世前无偿交给国家。对党员干部来说,不管黑发白发、在任退休,为人民服务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对白头老人的赞美。白芳礼老人 74 岁时召集家庭会议,宣布把5000 元积蓄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还要回天津蹬三轮挣钱,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自此他支教 18 年,将挣来的 35 万元钱全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在我们身边,像白芳礼这样热心公益、默默奉献的老人不乏其人,他们的行为看似平凡,却不断带来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古诗之美在文辞,当代老人之美在行动。按 60 岁退休,距人生终点还有大把时间,退休时非但不必嗟叹“感吾生之行休”,还能翻开人生的新篇章。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到“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豪迈,散发的正是时代的热力。 另一方面,老人奋斗和劳累一生,年龄到“坎”回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和社会回报,不仅天经地义,更是全社会的应尽责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面对“未富先老”、家庭空巢化等挑战,“老有所养”问题也日益凸显。日前,央视《新闻联播》为桂林四兄弟刊播寻母启事,引起强烈社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央视2024年重阳晚会观后感及心得5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