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宣传小常识 冬春季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飞沫等)传播的。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奇,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坚持晨检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环境消毒, 疫情上报。教室每天保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多到户外活动,适时增减衣服。 3、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平常多喝开水,多吃新奇蔬菜和水果,把住“病从口入”关。 4、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特别是不要到网吧长时间玩游戏。 5、对流感、流脑、麻疹等,在流行期间还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A: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俗称重伤风。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起病急,病程短,埋伏期一般一至三天,通常自然病程为一周左右。 流感的主要症状为发热(一般体温超过 38℃)、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它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有不种类型,一般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并常常引发新病毒株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的药物和方法。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较重的病人,或剧烈咳嗽者均可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对继发性细菌感染者,可酌情予以抗生素治疗。病人高热时,切忌捂得大紧,以防体温继续上升而引起惊厥。 天气变化大、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都会造成免疫力下降,给流感病毒可乘之机。因此,应付流感最有效、也最健康的方法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合理搭配日常饮食中的营养。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条: 1、提高自身免疫力 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让自己疲劳过度,注意休息;保持轻松的心情;保持室内相应温度(20℃左右)和湿度(70%)。 2、合理搭配饮食 饮 食 要 营 养 充 足 ; 适 当 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