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送教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学校送教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9 月 17 日,在教研所 X 副所长的带领下,我与 X 老师,X 老师,罗慧婷老师一同前往 X 市众埠镇界首中学,送教下乡,倪校长亲自接待,安排我们座谈,并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学生基本以界首村附近村民的小孩为主,三个年级,大概有三千左右学生。界首位于 xx 县交界的地方,真的可以说是偏远的地方。好在学校处在省道边上,交通还算便利。 我上了一堂关于《洋务运动》的课,上周接到的任务,设计主线以李鸿章为线索,让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来说话,再结合中国当时内政与外交进行讲解,在主体个人意识到客观世界的互动方面进行思考。让学生带着思辨还原到历史的真实,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到历史教学当中,以李鸿章个人面对的问题,社会面对的问题,国家面对的问题,以及他个人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应对,如何行动结合起来,把历史给学活了。以后,我们还是带着问题来讲解,可能就能在主客观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同时锻炼思维能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上课过程中,学生互动的非常好。其中有一个小孩非常积极,知识面很广,看来这个小孩家庭教育方面没有少花心思。 我想以下文字可以表露我此次送教下乡的心迹。 当年,我也是从农村中学出来的。现在到了地级市的一中,觉得没有什么,可是再次回到农村中学,才发现,农村中学的条件确实要比城市中学条件逊色不少,而能够从农村中学走出来,就更加不易了。我是 X 年上的初中,当时也就 13 岁,在外面住宿,上晚自习,虽然很辛苦,却也很幸福。那时候也有很多诱惑,打台球,电子游戏等等。还有打架的,谈恋爱的等等。 那时节,升学率很低,小升初大概 20%,初中升到余江一中大概 10%。我很庆幸自己能够选择读书,而不是选择做生意、打工或者种田度过我的一生。有人问我是怎么做出的选择,走上读书这条路?其实很简单,我家里是种田的,虽然有亲戚、朋友在外做生意,打工,但我内心还是想要自主,不希望靠别人。所以,我的路,只剩下两条。这就是当年我们那辈人常常面临的问题,也是我父母跟我提的最多的问题:“笔竿 or 锄头棍”,选择一个吧! 我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讲不来什么大道理。但是常常带着我们一起下田干活:拔秧、插秧、耘禾、割禾、打禾、推车、晒谷、掮谷......所有农活工序全部参加,甚至到了开学,农活干完,谷子卖完了,还筹不起开学的学费,只能卖花生,实在不行,就向邻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