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级党报发展走向的调研文章跨进新世纪已经八个年头,审视县级党报的发展环境,我们深感不容乐观。应该说,县级党报正面临着来自几个方面也是几重的挤压:新兴的网络媒体对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业虎视眈眈,而对报纸的威胁尤甚。国外资本觊觎已久的中国传媒业市场正逐渐打开,一旦诸多“大鳄”闯进来,中国传媒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内的报业竞争愈演愈烈,上级党报及各种晚报、都市报都在不遗余力地争夺县级市场,由于实力、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县级党报的发展困难多、任务重,堪称步履维艰。面对这一切,县级党报如何实现顺利“突围”。30年内,新兴网络媒体还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媒体,但报纸应迅速“变形”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三大传统媒体中,报纸应该说是历史悠久,堪称“老大哥”。“老大哥”在广播、电视先后崛起的过程中都曾被人预言将消亡,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在电视作为新兴媒体而广为普及的时候,有人说报纸捱不过20年,结果报纸虽然历经了半个纪的兴衰荣辱,仍然蓬勃兴旺地活到了今天。在信息高速公路“如早上**点钟太阳”的今天,有人再次预言,报纸这种滞后、单调、线性传播的印刷媒介面对如此之及时、生动、立体的网络媒体,很可能成为首批牺牲品--信息时代的恐龙,在人类社会中完全消失。但据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未来研究所所长保尔·萨佛研究指出,在过去5个世纪的人类传播史中,新技术、新媒介取代旧技术、旧媒介的速度,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迅速、那么顺利,它往往至少需要30年。如调频广播取代调幅广播就大约花了30年时间,而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电报,在与电话、传真等后起之秀长期共存中,经历了150年的时间,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为高质量的长途电话和及时方便的传真所取代。如果此说成立的话,那么,报纸至少将再生存30年,考虑到新兴科技的加速度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间对冲,加之报纸便于携带、便于阅读、价格便宜等优势,以及人们的阅读习惯等,我们基本可以认定30年第1页共5页将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宝贵的30年中,报纸必须借鉴和吸收新技术、新媒介的长处,迅速“变形”,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否则就可能很快地被淘汰出局。如何“变形”。要言之,由印刷报纸向电子报纸转变。初期,印刷报纸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网址、开设网页,出版电脑网络版,其内容则是印刷版的翻版。这种电脑网络版开始没有广告和订户收入,但可以使一份报纸迅速拥有其它地区乃至国际读者。其后,可以适应网络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需要,出版不同于印刷版的网络版,发表详尽的深度报道和背景资料,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供生动的声音、影像服务。最后,完全适应电脑网络和网络用户的需要,出版独立的、完整的多媒体电脑网络报纸,提供集文字、照片、声音、影像、数据于一体的实时性、交互式信息交流服务,当然其特色仍以有深度、有广度的文字报道为主。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尽快更新观念,增加设备投入,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电脑网络进行采访、查阅资料、并进行超文本结构写作和编辑的人才。当然,以上是就整个报业而言,但作为报业百花园中已卓然挺立一隅的县级党报来说,也不可不作考虑和行动。资本的触角像章鱼一样伸向传媒产业,面对入世后更加严峻的形势,县级党报应迅速“变体”传媒业不仅意味着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还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巨额的财富和无限的商机。传媒业早已是增长迅速的产业,世界经济500强中,常年均有20家左右的公司名列其中。国外的商业和市场大气候一直在影响着中国市场。在国内,《中国计算机报》入主st港澳(现赛迪传媒);歌华有线发行上市,电广传媒斥亿元巨资与湖南卫视合办强档节目;诚成文化注资《希望》;众上市公司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资本实力纷纷抢占省市有线电视的滩头阵地,如高校概念的青鸟天桥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便与西部大部分省市有线电视台有了强力合作关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欲收购原net法人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清远建北……近年涉及传媒业的上市公司大约有40家,虽然只占了整个第2页共5页上市公司的3%左右,但是上市公司投资传媒已渐成气候。传媒研究者指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