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阶段 现实中许多家长们都很关注孩子的中考、高考,认为这些才是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的节点。但事实上,孩子在这些大考中的表现却是由“四五年级”和“初二年级”确定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孩子的〔教育〕应当留意哪些阶段,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第一个阶段:四五年级 一、四五年级是情感、心情突发期 孩子一般在 10 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剧烈需要父母的的敬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但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敬重和理解,而有意与父母作对。 在孩子心里,他们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敬重。当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敬重之后,他的大部分消极、叛逆心情就会消逝。这与送给他们昂贵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敬重更能让他们感动。 二、四五年级是厌学的高发期 四、五年级是孩子厌学心情的高发期,许多孩子开始厌烦学习,常常对父母常说的“好好学习”等说辞表现出剧烈的反感。 孩子在四年级之前言听计从,可到了四年级后,孩子的思维能力快速进展,独立意识加强,开始思索: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可现实是,他们到了四、五年级,学习难度不断加大,简单感觉到对学习有些力不从心。 加上父母的唠叨,这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苦痛的事情,我完全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心情。 三、四五年级是成果定型关键期 四、五年级是小升初打地基最关键的时期,这两个年级没学好,小升初择校 0 优势,还会影响初中学习! 孩子在四、五年级取得一个好成果,他们更简单产生学习的自信念,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欢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五年级,家长就应当多关怀孩子的学习状况了。 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督促、孩子学习,而是说,在四、五年级这个学习成果即将定型期,家长要拿出肯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念。 四、四五年级是习惯定型期 孩子习惯培育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或五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四、五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关键期,坏习惯将不会轻易改掉。 也就是说,在四、五年级之前假如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这些好习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