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 1 页,总 6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19《中考说明》有)宋・苏轼【考情搜索】2019 燕山上学期期末、平谷二模单篇考查。原文译文赏析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 大 醉 , 作 此篇,兼怀子由。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苏辙。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丙辰年,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 , 今 夕 是 何年。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是何年何月。开篇陡然发问,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出来,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两句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炼字、情感:“恐”字刻画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弄”字表明舞姿不断变化,词人想象到舞姿的曼妙,但未免太过清冷。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之情。转 朱 阁 , 低 绮( qD 户 , 照 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炼字:“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情感:“不应有恨”两句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写对月有怨怼之意,实际上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难以周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 里,也能 共享 美 好的月光。情感:前三句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后两句表达宽慰之语,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哲理:前三句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明月的“阴晴圆缺”作比照,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要有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整体感知:这是一首咏月怀亲词,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对月怀人,心胸由郁结到开阔,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美好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