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在台湾的经典营销 1993 年 6 月,家乐福亚洲地区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吉赫.克拉克离开台湾前往香港,他在思考着家乐福在亚洲的首次运作。在台湾,他是从无到有打拼出来的,目前已经开出 5 家分店,两家大商场将在 12月开始对外营业。他的经营方式令人满意,但竞争剧烈。回想这 6 年的经历,克拉克不由得陷入沉思:面临来自己经营多年的零售商如麦克罗公司,以及来自美国、欧洲和本地新进入市场企业越来越剧烈的机关内政,家乐福能不能继续获得成功?他是不是早就该实行完全不同的策略?他在台湾的经验是否能够应用到亚洲其他地区? 1986 年夏天,吉赫.克拉克被派往新兴的台湾市场进行考察。他对杰科斯.福尼尔(家乐福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和他的合伙人丹尼斯及杰科斯.德弗瑞所知甚少,他们认定台湾岛具有巨大潜力。 克拉克是读商科出身的,开始时他在法国一家新闻杂志?L-快报?做审计。1971 年进入家乐福之后他担任过仓储部经理(6 年)、为公司总部制定 5-10 年开展方案,然后在波尔多担任地区经理(5 年)。 克拉克在两位部门经理的陪同之下,在台湾进行了长达 1 个半月的可行性讨论。他根据家乐福评估新市场的标准,分析了当地的条件。进入市场的有利因素包括:当地零售业还在起步阶段、对外国投资的开放、政治的稳定和通货膨胀率很低,不利因素那么包罗:法律环境不佳以及语言障碍。 克拉克收集了有关人口、人均 GNP 增长率、公路网、汽车普及率等,尽管收获数据往往并不可靠。克拉克信任,2 千万人口足以支持多家商店的开展,虽然食品消费的加工程度很低,但人均 GNP(4 千美圆)意味着增长潜力非常大。关键的汽车普及率标准较低,但摩托车和助动车却数量众多。克拉克还考察了房地产价格,他对当地竞争企业可能的价格差异及付款条件进行了评估,从中归纳出收益和现金流量预测。 粗粗一看,其他国家提供着非常优秀的条件,但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面积太小,太城市化,不利于家乐福的施展;韩国的人均 GNP比拟低,日本看来已经对外国零售商关上了大门,很难作为企业实施进入亚洲战略的第一个国家。 尽管进入海外市场不免带有不确定性,但克拉克对台湾颇有好感。他于 1986 年 10 月向公司的管理执行委员会就他的讨论作了汇报。1 个月之后,克拉克被任命为家乐福在台湾开展工程的总管。 合伙经营:普瑞斯-家乐福公司 从 1987 年 2 月开始,克拉克在台北安下身,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到一家当地的合伙企业。家乐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