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相处策略分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爱,形成合力,才能促进班级和谐。班主任要确立正确的师生观,主动去关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为学生树立典范,打造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班集体。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风向标,班主任要确立和谐师生观念,赢得学生的协作,共同构建优秀班集体。一些班主任,对自身岗位缺乏正确认识,甚至迫于学校支配,对班主任岗位产生反感心情。对待学习工作,缺失爱心,没有责任感,对学生表现缺乏耐烦,由此带来不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学生会因为班主任的一味斥责而产生抵触心情,最终导致师生关系闹僵。班主任要正确看待岗位工作,小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各项学习、生活问题琐碎。班主任要端正岗位意识,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权威看法,来责备学生,而是要以平等的心态,站在学生的立场,以足够的耐烦和爱心,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切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认识到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自控力不强,一些小学生内心敏感,易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与每个学生做伴侣,要去关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班主任的疼惜与鼓舞,学生才能从心理上认同班主任,才能主动地协作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班主任要转变过去唯“成果论”观念,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一些斥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严峻,多一些鼓舞。无论学生的考试名次如何,都要爱惜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只有认识到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才能为从自身找缘由,从工作中找方法,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制造条件。 二、要注重良性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小学班级里,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最频繁、最直接的。班主任在平常,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态、想法、意识转变,要通过良性沟通,与学生交伴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当下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小学生在家庭受到过度的宠爱,以至于一些学生存在不良的习惯。如懒散、骄横、暴躁、唯我独尊,不懂感恩,无法与其他学生和谐相处等。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班主任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内心想法。在平常,班主任通过观看学生的言行转变,查找适当时机,与个别谈话方式,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不良心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