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材料 身边的感动—我心目中的王老师身边的感动—我心目中的王老师 我叫李士先,是口孜镇饶海小学老师,99 年参加工作后与王国顺老师相识相处。在我心目中,王老师在教学和自制教具上刻苦钻研、如痴如醉,自制教具 750 件,成了“自制教具大王”,是位能人;在生活中,王老师的家庭遭遇数次坎坷,但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不幸遭遇而影响工作,是位强人;对待同志处处谦让,热心帮助,是为热心人;取得成绩和荣誉后仍扎根农村,立志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人。 王老师是我崇拜的能人,泥工、瓦工、油漆工、木工、钟表、无线电维护,样样精通。教室、办公室漏雨了,校长会喊:“王老师,晴天把这几间教室的瓦换换”等到天晴了就会看到王老师登梯上房,更换房瓦;黑板坏了,校长会说:“王老师,闲时把黑板漆漆”。于是就会看到某个星期天,王老师在漆黑板。时间久了,我们全镇老师,除了佩服王老师是“能人”外,更佩服他的精神,别人不同意干的活他主动干,他成了学校离不开的人。 上世纪 80 年代,王老师通过自学《无线电讲座》、《盒式收录机的使用与维修》等书籍,精通了无线电维修技术,并且热心服务于周围的群众,教室的家用电器免费维修,学校的电扇、电铃、功放等随时坏随时修。 在自制教具和教学上,王老师更让我佩服。大家都知道王老师是物理老师,自制的教具最多。其实王老师制作的第一件教具却是数学教具。听王老师说,当他用自己制作的梭台给学生讲解棱台的高、棱长、斜高等概念时,学生一看就懂,一点就破。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老师在课堂上既省时,又省力,教得得心应手。这节课让王老师有了意外收获,从此以后,尝到甜头的他走上了自制教具之路。 从 1973 年至今,38 年来,王老师共自制教具 750余件。有的教具或得了国家专利,有得获得国家、省级奖励。但每件教具的制作都是王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的凝聚。在给学生讲解抽水机原理的物理课上,王老师讲的口干舌燥,仍有很多学生迷惑。课后,王老师想到假如制作一个透明的抽水机模型,学生可以观察到抽水机的工作过程,所有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但要制作这个教具,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玻璃管的侧壁上抽出一个支管。为此,王老师在星期日特意赶回阜阳,通过一路询问,找到了玻璃厂进入厂区后,王老师被车间的生产情景吸引住了,他认真观察工人生产过程,留意是否有自己需要的东西。等到有工人闲暇时,王老师赶紧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