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财务舞弊动因讨论摘 要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进展,资本运作表现得更加灵活、复杂,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越来越隐蔽。本文运用舞弊三角理论发现康美药业主要面临的存货周转情况差、存贷双高、营业利润增长率持续下降、股权质押比例过高的压力,同时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科学和违法成本低等因素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以自我肯定、侥幸心理等为借口,在压力的促使和机会的引导下,最终实施了舞弊行为。本文对康美药业舞弊动因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财务舞弊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关键词 康美药业 舞弊三角 财务舞弊一、引言资本市场上从不缺故事,“安然事件”爆发后,其警钟在我国似乎并未产生多大的回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到 21 世纪初,A 股市场上一直演绎着各种神话,如蓝田股份的鸭子、银广夏的姜精油、琼民源的大厦等。即便是在安然和银广夏事件发生将近 20 年后的今日,中国的资本市场仍处在财务舞弊的漩涡中苦苦挣扎:蓝田的鸭子换成了獐子岛的扇贝、银广夏的姜精油变成了胜景山河的黄酒、琼民源的大厦变成了康美药业消逝的 299 亿货币资金。如此复杂多样的财务舞弊事件,其背后的动因或者压力是什么?又有哪些机会促使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在明知自己违反市场规则与职业道德时,给自己找的借口又是什么?本文以康美药业为例回答以上问题。二、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成因解析康美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披露的差错更正公告显示,2024 年康美药业财务报告货币资金多计约299 亿元,占原货币资金的 87.68%;存货少计约 195 亿元,占原存货的 125.50%;营业收入多计约 89 亿元,占原营业收入的 33.61%;营业成本多计 77 亿元,占原营业成本的 41.53%……公告一经发布,资本市场一片哗然。随后证监会将其定性为“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财务造假案(黄世忠,2024),分析其舞弊成因可以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一)财务报告舞弊压力因素1.存货周转率差存货是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最为重要的一项资产之一,存货周转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营运能力的大小。康美药业作为中医药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存货周转率应比同行业水平要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图 1 中可以看出康美药业不仅连年低于行业均值水平,而且差距不断拉大。2024 年更是破“1”,跌至 0.54。存货的长期积压导致企业资金的流通性变差,变现能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