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改革讨论 1、心理学课程改革讨论论文 90 年月以来,心理学教材开始不约而同地贯穿了认知思想,并大量引入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方法、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考察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方面,对其中每个具体环节所涉及的认知过程都进行了深化细致的分析。例如,将课堂传授的学问分为不同类型,对每类学问采纳不同的教育与学习方法;将教学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依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等。这些新内容、新思想与传统教材相比可说第 4 页共 4 页 n 我们认为师范类心理学教学应到达以下几个主要目标:首先,要使学生较系统地把握与将来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学问,如心理活动主要规律,青少年心理进展特点、矛盾,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其次,应使心理学学问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加强应用性、实践性,提高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以上两方面 2、现行教材都有较充分的表达,取得了不少成效,受到了各方好评。但还有一个主要目标目前仍处在忽视的地位,这就是老师人文意识的培育问题。当前中小学校相当部分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学问、丰富的教学阅历,也曾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却仍旧沿用简洁粗暴教育方式,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忽视学生的心智启迪、独特进展。有些读书时心理学得高分的老师对学生却缺乏必要的敬重,很少去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青少年脆弱心灵造成怎样的损害;学了许多心理学问,眼中的学生却仍是无生命、无情感,只知服从与接受的“学问容具”或是“考试机器”。换言之,他们还没有形成重视学生心理,关注学生成长的基本意识,这一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第 4 页共 4 页 n 上述问题也反映出师范类心理学在课程体系上存在着的盲区,教材中各种概念、理论、讨论成果介绍了不 3、少,但总体而言多偏重于从专业讨论角度进行分析,学术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难以使人将所学学问与教学工作完全联系起来,而在老师相关意识培育方面更显缺乏。或许教材编写者们的想法是:师范生主要任务是把理论学好,等将来工作后自然就会把理论与教学实际挂上钩。但对于接受了多年传统教育,又没有任何教学阅历的师范生而言,这种想法则多少显得有些一厢情愿。因为他们在学习心理学时,更多地是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来学的,往往觉得只要把握了这些学问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很少有意识地将所学学问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缺乏。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