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试桩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西江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一期(强盛路一云祥大道)(K0+000~K0+270 段)临时工程、管廊工程、防护及排水工程、电力、通信、给水、污水及燃气等工程。其中管廊K0+040~K0+068 段下浮可塑性粉质粘土,采用水泥搅拌桩措施加固地基,为验证方案可行性及施工技术参数,先进行工程试桩。⑴ 工程地质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构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素填土<1>:灰褐色,灰黄色,褐黄色、褐红色、褐棕色等,新近填土,一般填筑年限小于 5 年,欠压实,松散为主,局部稍压实,主要由砂土、粘性土、碎石等组成,部分钻孔含有碎砖、碎石、碎砼等硬块,硬块约占 0~70%。可塑性粉质黏土<2-1>:灰色、灰白、灰黄、褐黄等色,稍湿、可塑,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淤泥质土<2-2>:深灰色、灰黑色,流塑、饱和,以粉粘粒为主,含腐殖质、粉细砂、贝壳、腐木等,局部夹粉细砂薄层、粘土或互层。可塑状粉质粘土<3-1>:灰黄、褐黄、褐红等色,以粉粘粒、石英砂为主,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呈硬塑状为主。硬塑状粉质粘土<3-2>:灰黄、褐黄、褐红等色,以粉粘粒、石英砂为主,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呈硬塑状为主。全风化花岗岩<4-1>:灰黄、褐黄、褐红等色,母岩已完全风化,呈硬土块,结构已基本破坏,尚可辨认,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风化后的呈粘性土,含云母碎片,多呈坚硬状态,稍湿,遇水软化崩解并强度大幅度降低。强风化花岗岩<4-2>:灰黄、褐黄、褐红等色,原岩结构大部分已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已显著变化,风化强烈,裂隙很发育,岩芯多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呈土状及半岩半土状岩层遇水易软化崩解。⑵ 水文地质特征本项目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充沛,蒸发量相对较小,为地下水补给提供了物质条件。地下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河流为主,其它方式局限。径流受地形地貌控制,流向与河流走向基本一致。根据钻探揭露,地下水的主要类型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地层中主要的含水层为填土层、基岩。① 上层滞水:赋存于填土层中,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主要为大气蒸发和侧向或下渗排泄。② 裂隙水:补给来源主要来自砂层越流补给。钻 探 各 孔 的 稳 定 水 位 埋 深 介 于 1.20~6.00m 之 间 , 初 见 水 位1.00~5.60m 之间。地下水位随西江水位变化而变化,并随雨季变化而变化,变化幅度一般在 2.0~2.5m 之间。二、设计要求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