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点数字化怎么做?打造“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在手机银行、移动支付横行,信用贷款都能线上办理的今天,还记得你上一次到银行取钱是什么时候吗?除了发售纪念币、搞促销活动的日子,可以看到“大爷大妈们”在银行门口凌晨排队的盛况,其他时段许多银行网点往往“门庭冷落“。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从 2016 年到 2018 年,国内银行的物理网点出现“关停”潮。从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全国有近 4600多家网点退出。造成银行网点数量锐减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银行金融属性同质化下的激烈竞争,传统的银行网点经营成本攀升、经营效率下滑。另一方面是被各种智能服务的终端功能替代。网点柜面八成以上个人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智能服务渠道办理,柜面服务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所取代。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用数字化对客户体验赋能,强化客户粘性,成为银行网点共同的转型方向。银行网点数字化转型怎么做?凡泰极客 CEO 梁启鸿认为:“数字化转型,并不仅是利用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科技赋能那么简单。数字化转型也好,通过金融科技来促进科技金融也好,本质上涉及到的是商业模式改变、运营模式改变!“。对于有悠久历史包袱的传统金融机构,改变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绝非易事!首先面临的是如何解决组织架构、制度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数以千万计的银行线下网点,如何处置?对银行而言,早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布局的数万个实体网点正在变得沉重,实体网点运营效率与成本矛盾凸显,网点扩张与业务增长不成正比。由于物理区位发展的差别,银行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银行网点业务量逐渐失衡,网点之间业务量、客户量差异巨大,却难以重新分配资源。对客户而言,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网点服务模式难以匹配便捷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银行服务人员的营销能力、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无法高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网点与网点、员工与员工之间被物理间隔所分开,无法合理调度人力资源,更无法协同作战!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打破物理架构的僵局?在第十届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发展论坛上,凡泰极客提到了“数字孪生”的概念。“数字孪生“是工业互联网概念,最早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在 2011年提出。制造一条船、一架飞机或者一台机器时,通过传感器把机器的一切数据发回云端,在云端构筑完全一模一样无差异的数字化模型,这个模型就是其物理实体的数字镜像,并且无论是生产制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