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地方会计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开展一、何为会计管理体制 会计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介入会计活动,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预、控制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上的安排,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会计标准。 会计活动是由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会计行为客体(经济活动)、会计行为标准(会计标准)3 个要素所构成的,因此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会计管理体制,其具体内容均由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会计标准管理体制及会计标准本身 3 局部内容构成。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一般包括对会计人员的资格确实认、工作职权的标准、会计人员的任免以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确实认、执行业务的条件、范围和工作规那么等。 会计标准管理体制主要表达在政府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标准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上。不同的国家、政府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标准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会计标准是在会计领域内起作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公认性、统一性、客观性、广泛适用性和反复适用性。作为一种标准,它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如何工作的问题,为评价会计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作为一种机制,它是保障和促进会计活动到达预期目的的一种制约力量。 综观世界各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集中与立法管理型;另一种是自我管理型。所谓集中与立法管理,是指政府积极参加会计活动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手段来进行,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活动的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只起着协助政府管理会计活动的作用,如法国、日本、德国等。所谓自我管理,是指政府对会计活动的干预较少,除某些必要的立法外,对会计活动的管理完全交给会计职业团体自行管理,英国、美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世界各国的开展趋势来看,这两种会计管理体制也逐渐趋于相互融合。集中立法型国家在局部吸取“自我管理〞的合理因素,而“自我管理型〞的国家也局部吸取集中立法的内容,双方的差异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二、地方会计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开展 政府之所以要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是因为它是国家干预市场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的过程也就是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深刻的天然联系。 新中国的会计管理体制是和我国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紧密相关的,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它是伴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