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高泉垦殖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工作汇报国营高泉综合垦殖场与皂头镇镇场合一,下辖11个行政村、1个分场,总人口41200人,土地总面积42.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万人,集镇建成面积2.6平方公里。古时称“漕头”,是丰溪河畔一个重要的口岸,如今是“上饶县的南大门”。皂头镇在2013年、2014年分获江西省“百强中心镇”、“全国重点镇”殊荣。域内现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一个,县级工业基地一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此次,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的“好皂头现代农业庄园”就是在上饶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重点突出“乡情田园梦,多彩好皂头”的发展主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全面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建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田园特色小镇、智慧绿色新城”。具体情况如下:一、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突出。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福建、安徽、浙江四省交界处,高泉垦殖场属于上饶市“十五分钟经济圈”内,早在2013年就纳入了上饶市主城区“南部新城”的规划中。随着320国道城区段的建成,垦殖场境内三清山机场的即将通航,高泉的陆空两路的交通优势愈发凸显,规划的东跨丰溪河接信州区、广丰区,北接上饶市区、西至三清山机场、南延紫云创业基地的集镇道路框架已基本完成。目前我们的“一小时交通圈”可覆盖上饶市区、上饶县、广丰区、铅山县等地近300万人口,发展农业旅游市场前景可观。2、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西气东输、上饶市引水工程、合福高铁、三清山机场、320国道南移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相继落地,大幅度地完善了集镇基础设施。同时加大政府一级财政投入,在全县各乡镇中率先实现了自来水工程“户户通”,建立了全县首个日处理垃圾量达16吨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成了全县首个日处理污水量达5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让全镇人民提前享受到与城区同等的生产、生活条件。3、产业基础扎实。在农业发展上,借力投资9.39亿的上饶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创新规划“一园十区”的功能布局,以三联村、窑山村、紫云村、皂头村、毛埂村等5个规划区内的行政村为腹地,形成放射效应,全面铺开我镇发展高科农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科普农业、标准化农业、精细化农业的现代农业大发展道路。镇政府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着重发展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培育基地,扶持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上,镇内占地2平方公里的紫云创业基地地处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核心规划区内,紫云创业基地主动策应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先后引进泷海调味品、益精蜂具等多个农产品深加工和服务农业发展的优质项目,吸引工业投资近7亿元。在服务业发展上,抓住“空港新城”的有利条件,规划发展空港物流园,为相关农业产业发展找到出路;充分利用“杨林洲智慧小区”这一社区大数据平台,积极引入服务农业产业的农村电子商务新媒介;大力发展以“乡情田园梦、多彩好皂头”的“农家乐”、瓜果采摘等休闲旅游观光产业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城郊休闲旅游后花园”。4、秀美乡村建设成果显著。近年来,依托各项涉农资金,对全镇12个村(场)的村容村貌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完成危旧房改造和“穿衣戴帽”2518户。投资2875万元集中打造了“窑山古窑新村”和“三联农耕文化村”两个镇村联动示范点。2016年,投资1800万把周石村打造成“空港风情村落”,预计在2016年至2017年底,将投入1.2亿元,建设4到5个“秀美乡村示范点”,打造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田园景区。同时,在全县率先启动“农村清洁工程”,以“窑山—三联”为代表的镇村联动建设和“一分二定”垃圾处理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活居住条件,让广大农民真正共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发展全域旅游打下坚实基础。5、文脉资源丰富。高泉垦殖场向来是一个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文化重镇。理学文化、赣商文化、古窑文化、农耕文化、抗战文化、酒文化等六大文脉在此重叠交汇、相趣生辉。整理本地特色民俗民情,结合田园风光等特色优势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