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女排精永不褪色北京时间 8 月 17 日上午,2024 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状况下,以 3 比 2 逆转战胜卫冕冠军巴西队,时隔 8 年,再度晋级奥运会四强。电视镜头里,女排姑娘们簇拥欢呼;万里之外,经受了“过山车”的中国观众无不赞美又见女排精神! 与巴西女排的竞赛,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遭受战”。过往战绩上,中国女排对巴西女排曾有过 18 连败的尴尬,过去在奥运赛场上的四次交手也是悉数败阵;本届奥运会,与小组赛以 5 个 3∶0 轻松锁定 A 组头名的巴西队相比,B 组的中国队首场苦战荷兰即告负,又接连输给塞尔维亚、美国,跌跌撞撞地小组出线后,马上面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苦主”,困难异样。而昨天的竞赛进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决胜局,比分交替咬住,加上主场巴西球迷并不友好的嘘声,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好在第一局大比分落败的姑娘们最终顶住压力,带来了惊喜。她们有理由雀跃,观众有理由感动,因为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困难时没有放弃,在争议时没有迷失,于绝境中激发潜能。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足以让那些认为“如今就这个水平”者汗颜。 作为我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女排从不缺少这种拼搏精神,也一次又一次带给国人感动。翻开历史,中国女排自 1981 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 80 年月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曲折,但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回来正途而崛起,用实力和汗水延续神话。作为体育单项中参加度、普及度最高,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三大球”始终是国人的“痛点”,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男排男足缺席、男篮女篮连败,女足差强人意。唯独女排,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从袁伟民到陈忠和,再到二次出山的郎平,几乎女排每次崛起的背后,人们看到的都是那些了解女排、熟识女排、扎根女排的团队在发挥着根本性作用。敬重专业人才,才使得长期积累的女排精神不断闪光。 在精神的继承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进展体育运动同样如此。接手女排后,郎平就针对中国和世界女排的进展特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即每次集训总是有 20 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