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体系建构与路径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构建 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评估,需要科学而统一的考察标准,本文这套指标体系既是对现有相关商量成果的总结,又是对“双师型”老师行业现状的考量。此课题邀请了 20 位业界及学界知名人士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设定,通过多轮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指标体系。接着再次运用德尔菲法,收集了 60 位〔其中 20 位新闻学专业老师,20 位媒体从业人员,20 位新闻学专业学生〕调查对象对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重要性的评分,通过 5 轮德尔菲法的反复考量使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更加系统与科学。通过 APH 推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接受 OLS 模型的运算,得出每一个指标权重,最终将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设为 4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20 个三级指标。 二、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解析 依据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职业背景”、“教学实践”、“教学商量”、“‘双师型’师资队伍构成”四项评估指标的分析结果,考察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和整体表现。〔一〕对新闻传播学“双师型”老师职业背景的解析。在一级指标权重的确立中,职业背景排名第一,占 0.4,在职业背景中,受访者更看重的是“业界”经受,即是否在媒体工作或者曾经在媒体工作过,这一部分受访者更看重的是老师的媒体工作经受。受访者普遍认为只要老师在媒体有确定的工作经受并不特别在意其新闻行业的职称,媒体工作经受的权重值占 0.77而新闻行业职称仅占 0.23。在职业背景中,教学经受的分值到达0.8,居于三级指标之首,这说明了受访者更看重的是老师的教学经受。新闻传播学“双师型”老师首先应当具有确定时期的教学经受,其次还要具有确定时期的媒体从业经受,这两项指标在“双师型”老师“职业背景”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双师型”的老师,我国高校存在着确定认识偏差,这些偏差多停留在对“双证”的认识上,认为只要考取了该专业的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老师。这就导致了一些老师一味的追求考证,而没有进行深化的实践教学商量和探讨,没有真正到达应用技术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使得老师与企业实践相脱节,造成教学质量和人才培育的下滑,因此,“重证书、轻能力”的现状必需得以改善。〔如图二〕〔二〕对新闻传播学“双师型”老师教学实践的解析。教学实践在一级指标中排名第二,重要程度仅次于“职业背景”。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