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实习总结总结汇报有用文档 杭州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时期原始瓷罐,1984 年绍兴县南池乡上谢墅村出土。盛贮器,直口,斜弧肩,上复微鼓,下腹斜收,平底。肩部贴附两个“S”形堆饰,外施青黄色薄釉,釉不及底。据讨论,“S”形纹是模拟蛇形的图案,是古越人信奉蛇图腾的反映。 (文字信息摘自绍兴县文物精品数据库) 当我看到这远古时期的精致瓷罐时,我不禁感叹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该战国时期原始瓷罐也是浙江省悠久历史的有力见证。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汉朝时期米字纹硬陶罐。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从余杭石鸽砖瓦厂 征集来的汉代时期釉陶薫炉。 汉代是陶瓷艺术进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艺术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西汉的陶塑继承了秦代艺术风格,深沉雄大。 秦汉时期陶瓷艺术进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瓷器的出现。虽然原始瓷早就出现,但是,我国最早的、真正的瓷器是东汉晚期才出现的。我国浙江绍兴、上虞、金华等地发现了很多东汉晚期的青瓷窑址。 ( 文字摘自百度文库) 从这里足以看出浙江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对中国瓷器进展的作用。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越窑青瓷方格盒。长方形,直壁,平底。中间划分成棋盘状。施青釉,露灰白色胎。 ) (文字摘自宝镜古玩艺术收藏网)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越窑青瓷镂孔双系罐。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越窑青瓷镂孔薫。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进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进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北方则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生产起步较晚,直到 6 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随葬青瓷发现,但晚期的墓葬中却出现了白瓷。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瓷土,在东汉中晚期,这里的瓷器烧制工艺已基本成熟,至三国时期更有提高,并大量生产。 (文字摘自华夏收藏网 ) 从这三个典型的越窑青瓷足以看出三国时期我国青瓷的进展,以及浙江地区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晋朝时期瓷水井。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晋朝时期越窑青瓷鸡首壶。 这是杭州历史博物馆征集的德清窑黑釉鸡首壶。壶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肩部一侧饰鸡头形流,流内有孔与壶身相通,流嘴呈筒状,鸡冠高耸,双目圆睁。与鸡首相对的一侧饰一弯形圆柄,上下分别与口沿、肩部相接,便于握持。肩部另外两侧各饰一桥形系,可穿绳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