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电影观后感(2 篇) 【第 1 篇】小学生梵高电影观后感 500 字 梵高电影观后感 1 抱着挺高的期待去的,此前被导演的众筹和画家的手绘风震撼,自己是个曾经拿过画笔的人,了解这种一秒十二帧,也就是一秒钟看十二幅画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感。 片子开头用挺长一段时间去展现电影制作团队的姓名和资料,这些一般都是片尾才会出现的,可见对这个电影对这个制作团队的尊重。介绍之后画面突然转变为梵高的《星空》,镜头抬高,从黑色的火焰般的柏树上掠过,所有的云都灵动了起来,当时给我的震撼还是蛮大的。“星空”在我心中一直是活着的,但是想象和真实看到还是不一样的,是一种不同的心灵的契合感。 但是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叙事风格就不喜爱了。片子从邮差父子的对话开始,在邮差父子的沉默中结束,叙事线索围绕着邮差儿子送信展开,从不同的人物去铺垫起梵高的一生。前面叙事大有《罗生门》的感觉,流于大段的人物对话语言和逻辑的矛盾中,加上探险式的镜头和悬疑式的音乐,某些瞬间有种悬疑片的感觉,可是又偏偏没有悬疑片的高潮,那只是导演设置的一种碎片化叙事的方式。 所以假如你不能足够地了解梵高,可能一不留神就去关注大段的人物对话和悬疑般的叙事,而这些又恰巧不是梵高电影中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以 lust for life 来谈,这部电影使我理解梵高生命力的坚韧和对艺术的执着,也使我更好地体会到梵高艺术风格中那种色彩的浓烈和隐隐的不甘心从何而来。这些才是梵高之于我们价值。这些是侧面烘托的叙事无法企及的。尽管如此,我仍然推举大家去看,内心的画在你面前灵动起来的画面真的好美。 梵高电影观后感 2 首先得承认,对于文森特.梵高,这位隐秘而伟大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我是一个门外汉和伪画迷。《星空》和《向日葵》,是对他的全部了解。所以,要感谢休·韦尔什曼和多洛塔·科别拉,用一部伟大的作品,让文森特.梵高的故事以一种全新而壮观的方式呈现在荧幕上,让观众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和他背后的故事。 7 年,15 个国家,125 位画师,手工绘制 65000 帧油画。真人演员与绘画作品相结合。在 cg 技术已相当成熟的今日,用这样一种出乎意料的表现方式来演绎一部电影作品,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是一个空前的成功。 美轮美奂,精彩绝伦。 每一帧,每一幅画面,都是一件艺术品。影片从一开始就用一种不一样的色调和叙事方式,让人迅速地融入电影当中,随着剧情的进展而起伏。看似平淡无奇,却也引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