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 1: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忙学生理解,我让学生经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主角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进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进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应当怎样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舞学生方面,我认为对孩子们不要太吝啬,要多看看他们提高的地方,让他们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篇 2: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能够说是我工作以来上的最“惊心动魄”的一节课,从选课到教学设计成型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在选课之后我先看了教参了解单元说明,明确每节课的重点。《棉花姑娘》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读好多个主角之间的对话,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积累偏正短语,了解课文中提到的科学常识。课堂目标很明确,可是在课堂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完成这些目标却很难,下头我就说一说在教学设计中那些“一波三折”的事。 《棉花姑娘》这一课选的时候,我就心里没底,因为它不像《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那样情节生动,为人熟知,讲起来也容易出彩。这篇课文简单,知识点少,可参考的名师课异常少,大部分教学设计都差不多,正是因为它知识点简单所以教学环节设计起来更费心思。选定课文后我根据自我的思路完成了初步的教学设计,把课堂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认真推敲每一句话,想让课堂语言精准起来。自我感觉初步的教学设计很完整,环节齐全,自认为“亮点”也很多,周一早上,信心满满地到其他班试讲。可是一试才发现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时间不够,某些设计不贴合学情,课堂气氛低沉等,整节课非但没有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反倒把自我上的气急败坏。听了我的课后,师父也为我捏了一把汗,她把我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并给我进行了指点,并鼓舞我重拾信心。根据师父的指点,我调整状态,完成了第二次教学设计,相比第一次做了如下改动: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