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发言材料之八弘扬红旗渠精神建设文明新林州中共林州市委林州市人民政府林州市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同志的故乡,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09万。林州历届市委、市政府以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己任,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增进广大群众福祉的总目标、总抓手,不断提振城市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城市的软实力,2016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再次当选河南省文明城市。一、坚持精神立市,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精神是城市之魂。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艰苦创业的传家宝,是林州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发扬光大红旗渠精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辉煌历史篇章,先后涌现出红旗渠建设的领头人杨贵、“四有书记”谷文昌、航天英雄刘洋、全国道德模范李江福等先进典型,在不同时期、从不同领域为红旗渠精神作出了时代的注解、树立了时代的标杆。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高度—1—重视、充分发挥精神旗帜的引领作用,市委专门作出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快林州发展的决定,利用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扁担精神纪念馆等重要红色教育阵地,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长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红旗渠精神“五进”活动和“红旗渠畔好少年”评选等系列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让各类先进典型的故事传遍城乡、人人熟知,让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成为人人尊敬、人人学习的榜样,共同打造100万林州人的精神高地。二、突出生态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林州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突出生态优先,开展国家卫生城市、智慧城市、生态示范市等“六城联创”活动,全力推动“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路扩城、以改建城、以绿美城、以水活城,大力实施环保整治、“美丽乡村”和“蓝天碧水”工程,完成生态林业建设11.6万亩,依托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5A级景区,着力打造红色、绿色、蓝色三色旅游品牌,推动林州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提升。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城乡统筹推进、一体发展,提出建设全域式景区、全域式园区、全域式社区的目标,努力让处处有自然美景、村村有特色产业、家家户户都能够享受到城市社区般的服务,真正把城市建设、管理、创建的成果惠及到每一—2—位老百姓。三、做到建管并重,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契机,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城市建设方面,共投资6.1亿元,推进城市精品大道和黄金通道建设,新建、续建道路13条,改造6条,综合整治背街小巷2.1万米,铺设供热分支管网6.76公里,改造14个棚户区。新增绿化面积18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33.7%。在公共服务方面,启用150辆新型公交车辆,建设6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站,投放1200辆公共自行车,为市民绿色出行创造良好条件。购置5台道路清扫车,15辆洒水车,机扫面积、洒水面积达530万平方米,为城市干净有序提供有力保障。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大力实施网格化管理,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公安、交通、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把市区分成三级网格化网络,开展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违法建筑、广告牌匾等专项整治,较为彻底地解决了私搭乱建、占道经营、“黑三轮”、小广告、“空中蜘蛛网”等城市顽疾,使整个城市更加秩序井然、设施齐全、生活宜居。四、倡导全民向善,建设人人参与的“志愿者之城”我们经常教育广大干部和市民群众,红旗渠是靠一砖一石—3—建成的,林州的美誉度是靠每个人的真情热情凝成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做,最能够体现创建文明城市的群众性广泛性。市文明委、文明办大力推广志愿服务总站—分站—总队—分队层层动员、层层推动的活动模式,率先建成安阳市第一个市级志愿服务总站,建成22个分站,形成有特色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82支,特色志愿服务活动项目100多个。在林州的交通路口、大街小巷、社区广场,一年365天,天天能见到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