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演讲稿众志成城 纪念 512 汶川地震演讲稿 2024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好 20XX 年的今日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就在那一天,四川的汶川发生了里氏级特大地震。它波及之广,破坏之大,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在过去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需要感念、铭记、追忆和思考的东西很多。在今日这样特别的日子里,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或正在进行着各种纪念活动。这对于人们缅怀逝者、寄予哀思、坚定信心、加快重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什么样的纪念是合适的?我想,这种纪念,既不能过于悲情地让大家重拾悲伤,也不该让人浮华地感觉是在消费悲伤,更不能将悲伤变色变味。而是通过这种纪念,把对逝者的怀念转化为对生者的关怀,帮助灾区人民走出阴影;通过这种纪念,促使每位公众更深化地思考诸如公民社会道德和责任的构建、慈善进展、援助科学化、人性化、长期化等深层的东西;通过这种纪念,让人性之美能凝为稳定的道德信念,让善与博爱长久地嵌入人心,而不是,总靠灾难去唤醒人类精神深处最可贵最真实的情感,总靠灾难去激发人性之美。所以在今日这样的特别日子里,我们每个人应该扪心自问:过去我们对物质主义、精神颓废、短视狭隘、人际冷漠以及各种良心泯灭和缺德行为,只能报以无奈的宽容乃至最终的麻木,那么正是这个赈灾过程中新形成的主流价值观,才唤起了深藏于我们多数人内心的良知、爱心、道德追求和道德热情,现在这些你还留有多少?而当初地震所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那些心惊胆战的恐慌、撕心裂肺的悲痛、抑或是瞬间温暖的感动,改变我们什么,让我们懂得什么?现在这些“什么”你还珍惜着吗? 大地震它是生命的劫难,更是我们民族永难忘怀的心理创伤。民族在哭泣中进步,国家在反思中提升政治文明,而人性的力量、生命的尊严正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长。纪念的初衷因此再简单不过,就是为了寄予一个民族的悲情,一个民族的反思和一个民族的期盼。 亡者安息,生者奋发,虽然苦难和悲伤刻在我们心上,但生活总得继续。 天灾无情,人类无法抗拒。飓风、洪水、冰冻、地震……种种天灾的无情和损失,都可以最终化为电脑屏幕里的“科学数据”。而种种客观的“科学数据”,往往都已是痛定思痛的回头总结,往往都已付出了无数条鲜活生命的沉痛代价。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人类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普通民众是否就无可作为?在灾害预测还无法做到完全精确的今日,每一个人该如何保护上天给予我们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