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重点、有特色进展是指导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浙江省 2024 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截止目前共有 79 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51 个特色小镇列入培训名单。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究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现将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实践、10 个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印发各地,供学习参考。 为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2024 年起,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亮、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现将浙江省推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进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 (一)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空间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浙江只有 10 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布局。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希腊的圣多里尼小镇等,虽然体量都不太大,但十分精致独特,建筑密度低,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特色小镇是浙江特色产业、新型城市化与“两美浙江”建设碰撞在一起的产物,之所以在城乡接合部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镇,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布局综合效益。 (二)特色小镇是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绍兴纺织、大唐袜业、嵊州领带、海宁皮革等块状经济,是浙江从资源小省迈向制造大省、市场大省、经济大省的功臣。然而,步入新常态的浙江制造,并没有从“微笑曲线”底端走出来,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消费需求外溢。特色小镇聚焦支撑浙江长远进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