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进展洪艺敏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文章旨在梳理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传承和保护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非遗传承人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潮州共有市级以上代表性非遗项目 106 项,其中,被列为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 38 项,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中被列为代表性国家级非遗项目 15 项;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 188 人,其中,被列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70 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被列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2 人;国家级基地 2 个,省级基地 26 个,市级保护基地 45 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 个,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 1 个。一、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现状与成效(一)坚持政府引领,盘整非遗文化一是建立健全领导管理机制。近年来,潮州市相关部门积极讨论制定非遗保护的实施方案、奖励办法,明确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意义、具体要求、方针原则、保护范围、保护制度以及经费保障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鼓舞民间艺术人才,做好传承保护工作,自 2024 年以来,由市财政拨出专款,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每人(不含省级传承人、国家级传承人)每年 2000 元的经费补助,2024 年增加至 4000 元,鼓舞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培育、吸引人才的措施,其中包括了对新增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的扶持政策。近三年,潮州市财政投入非遗保护工作的资金共 460 多万元,有力地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三是解决非遗项目的场地问题。近年来,市政府积极解决“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用房的“瓶颈”问题。划拨出建筑面积 3200 平方米的原市政府办公大楼,作为集培训、创作、展示于一体的“陈舜羌木雕艺术馆”和“潮州市潮绣讨论所”用房;划拨原市委招待所楼房两层 1000 平方米作为“潮州市工艺美术讨论院”、“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讨论展示场所;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太平路牌坊街北段规划成传统文化街区,实行优惠措施吸引民间艺人开办工艺产品展销店,提供一个宣传潮州非遗项目的平台。湘桥区在古城区甲第巷占地 1000 多平方米的“资政第”古民居,开辟了潮绣、木雕、剪纸等门类的陈列、演示场所;潮安区大吴村委会建设了泥塑作品陈列室;饶平县霞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