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间。 读书要有一股挤劲,量变就会产生“质变”。习近平总书记说:“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有的同志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作为一生的习惯,甚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常常读书,持之以恒,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冲动,懂得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把“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变“学一阵子”为“学一辈子”。只要爱上阅读,无论再忙,每天都会与书香为伴,或是睡前一小时,或是和孩子亲子阅读。假如一个家庭有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一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同时还可以培育孩子的阅读兴趣,真是两全其美。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假如我们每天能拿出一小时的时间来阅读,那这一生坚持下来就比没有读书的同志多积累了很多知识,可以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己练好“金刚钻”本领奠定基础。 读书要有一股钻劲,不读明白誓不罢休。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读书要回答好“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做?”读书三问。我们的答案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更要做到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融会贯穿学,真正做到学思践悟,从中“补钙壮骨”。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读实践这一无字之书。“取法乎上”,可比方要选择读好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是“不忘老祖宗”;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手有两把刷”; 深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