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石中控岗位操作技术标准

电石中控岗位操作技术标准_第1页
1/3
电石中控岗位操作技术标准_第2页
2/3
电石中控岗位操作技术标准_第3页
3/3
电石中控岗位操作技术标准概念:法律规范三个环节的管理:电极测量、压放环节;电流、负荷控制环节;现场操作环节。实现一个目标:电石稳产高产。1适用范围适用电石事业部电石工区。2工艺流程无3关键控制点电极测量、压放。3.1.1 准确测量电极:使用钢钎自炉盖测量孔插入,探至电极端头测量其夹角 。根据公式 1820tg¢+250+把持器位置来计算电极工作长度(目前不主张带电测量)。3.1.2 电极压放执行电极压放标准。电极长度(m)把持器位置(mm)低于 500压放周期(mm/次)30405060把持器位置(mm)高于 500-800压放周期(mm/次)40506090电流、负荷控制。3.2.1 控制电流<100KA,超过 100KA 提升电极或者降低负荷。3.3.2 控制对地电压>90V,小于 90V 提升电极。3.3.3 控制有功功率<23MW,大于 23MW 降负荷。现场操作环节 3.3.1 正常操作中尽可能使用升降电极来控制电流,运用电极的提升和下降来完成控制。3.3.2 稳定档位在 17--21 档(正常生产)。4正常操作各岗位严格按关健控制点进行操作控制。控制电极入炉深度:警戒值设定为 500mm;下限值为 400 mm;当电极入炉不足500mm 时要控制电极提升。当入炉不足 400mm 时要降负荷到 15MW 以下并不能提升电极。4.2.1 电极入炉计算公式:电极入炉=电极工作长度-640-把持器位置。电极提升的条件。4.3.1 电极对底电压<90V。 4.3.2 电极电流>100KA。降档位条件。4.4.1 电极入炉到达 400mm 限位。4.4.2 接限电通知。4.4.3 上料、出炉以及设备故障。质量控制:发气量控制 290——305L/kg,稳定配比。4.5.1 入炉原料中固定碳、水份以及氧化钙波动超过两个百分点必须对配比进行调整。4.5.2 连续两炉发气量低于 285L/kg 要倒到另外一个炉眼,并提高配比个百分点。4.5.3 连续两炉发气量高于 310L/kg 要降低%的配比。4.5.4 出炉的三个炉眼是要常常轮换的,24 小时内每个炉眼至少应该连续出两炉。4.5.5 为了使电石反应更快,我们出炉次数不能太多,要保持每小时一炉,出炉时电极电流会降低,我们就要适当的向下移动电极。堵眼后随着电石的不断反应、不断增多,我们就要及时的将电极上移,但幅度不能太大,一定要稳定负荷,尤其忌讳开、堵眼后随电极电流的升降而急调档位。但假如炉况不好、电极上行很快、电流控制不了时要及时出炉,不必考虑压炉操作以免造成电石上翻,随后逐渐延长压炉时间。4.5.6 送电操作。4.5.6.1 送电后根据停电时间逐步提高负载,可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电石中控岗位操作技术标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