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电事故现场急救的意义现场抢救的宗旨是借助综合措施通过人工的方法使伤员迅速得到气体交换和重新形成血液循环,恢复全身组织细胞的氧供给,保护脑组织,继而恢复伤员的自动心跳和自动呼吸,把伤员从死亡状态拯救出来。人体组织细胞经常进行氧化代谢,即人体所消耗的氧气,必须借助呼吸动作随时从体外环境吸入补充;组织细胞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必须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肺,也借助呼吸动作随时排出体外。这种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叫做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就是完成气体交换。呼吸功能与血液循环功能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全身各脏器机械泵血,确保了机体氧和血液的循环活动,使全身各脏器组织的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因此,心跳和呼吸是人体存活的基本生理现象。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体的血液循环也就中断了。呼吸中枢无血液供应也就会丧失功能,体内各组织氧气供应也即中断,心脏组织就会因严重缺氧而停止跳动。一旦心跳和呼吸停止,血液就停止流动、气体交换就停止。造成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因缺乏血液所带给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停止新陈代谢,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这就是死亡。但是,在心脏跳动和呼吸突然停止后,人体内部某些器官还存在着微弱的活动,有些组织细胞新陈代谢还在进行。因此,这种死亡在医学上称为临床死亡。临床死亡的伤员如果体内没有重要器官的损伤,只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还有救活的希望。这里强调“及时”,是因为随着临时死亡时间的延长,身体内的组织细胞就会逐渐死亡,病人就进入到生物死亡,生命也就无法挽救了。从临床死亡到生物死亡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数分钟的时间),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尽力抢救。国内外一些统计资料指出,触电后一分钟开始救治者 90%有良好的效果;触电时间六分钟开始抢救者,50%可能复苏成功;触电后 12 分钟再开始抢救,很少有救活的可能。可见,就地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是触电急救成败的关键。处理得好,就能挽救许多触电者的生命。反之,那种不管实际情况,不采取任何抢救措施,只求将触电者送往医院或只等医务人员的到来的做法,只会丧失抢救时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二、触电事故伤员的病状人员遭电击后,病情表现为三种状态。一种是神志清醒,但感觉乏力、头昏、胸闷、心悸、出冷汗,甚至恶心呕吐。第二种是神志昏迷,但呼吸、心跳尚存在。第三种神志昏迷,呈全身性电休克所致的假死状态,肌肉痉挛,呼吸窒息,心室颤动或心跳停止。伤员面部苍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