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围绕为什么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明晰了文化自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2016年6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进一步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就要清醒认识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现在处在什么方位、又将走向何方。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挑战,一些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甚至文化自弃的心理,一度失掉了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民族,激活了曾经蒙尘的伟大文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文化主体性。实践证明,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关键所在。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中国人民实现了精神上的高度独立自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文化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亿万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支撑。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