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边疆民族团结发展最强音

边疆民族团结发展最强音_第1页
1/3
边疆民族团结发展最强音_第2页
2/3
边疆民族团结发展最强音_第3页
3/3
边疆民族团结进展最强音字学林“泼水节就快到了,民族服装的订单量大,得加紧赶制。”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底村拉祜族村民罗娜迫笑着说。芒底村是拉祜族、佤族、傣族、彝族聚居村。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但全村都会一起庆祝,大家都要穿新衣服。“每套服装 700 到 1000 元不等,这一季下来,将有 3 万元的收入,不比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挣得少。”罗娜迫说,现在这日子,就像在梦里似的。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属于滇西边境连片特困地区,共有 23 个少数民族,人口达 100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41.6%。有彝、佤、傣、拉祜、布朗、白、傈僳、回、苗、德昂、景颇等 11 个世居少数民族。有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傈僳族、德昂族、景颇族等 6 个“直过民族”共 26.65 万人。新中国成立之初,边疆少数民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挡雨,层层叠叠的大山养活了他们,也阻碍了他们脱贫的步伐。前几年,临沧少数民族还处于深度贫困中。“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临沧先后实施了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计划、扶持俐侎人进展计划和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实施少数民族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养提高六大工程,加快少数民族脱贫步伐。2024 年底,临沧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清零,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整体脱贫,6 个直过民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全市 100 万少数民族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所有自然村通了硬化路,4G 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山山寨寨,通过培育进展高原特色产业,乡亲们收入增加了,孩子们享受着免费义务教育,群众看病有了保障……罗娜迫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2024 年,通过政府补助和无息贷款,罗娜迫家和全村 400 多户1828 名少数民族群众盖起了特色新民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村里还配套活动广场、村卫生室、公厕、养殖小区等公共设施,村民通过种植甘蔗、茶叶、草果、玉米和养殖,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芒底村的转变正是临沧少数民族变迁的缩影。新农村带来新生活“小时候一家 7 口人挤在一间茅草房里,最怕下雨天,屋顶到处漏雨,地上都是稀泥,睡觉要盖油布。”佤族村民王尼来对当年的窘境刻骨铭心。王尼来四处打工,妻子在家干农活,由于没有文化和技术,两人常年勤苦也只能解决温饱。2024 年,通过政府技术帮扶,王尼来加入村里的养鸡专业合作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边疆民族团结发展最强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