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活动策划方案2024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进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进展,坚持以机制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各类低碳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探究近零碳进展模式,努力开创绿色、低碳、可持续进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以现有工作基础的城镇、园区、社区、校园、商业等试点区域为突破口,积累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其他领域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多领域多层次推动“近零碳”进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导各地充分考虑气候特征、能源禀赋、进展水平等因素,科学编制方案,制定建设目标,探究因地制宜、特色鲜亮、系统集成的“近零碳”进展模式。技术引领,机制创新。在产业、能源、交通、建筑、消费、生态等领域,推动近零碳技术产品的综合集成应用和创新示范。围绕示范工程建设需求,推动投融资、准入、核查、信息披露、考核评估等管理机制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生态环境部门主导下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引导地方针对不同类型的示范工程出台“政策包”,形成政策合力。完善配套激励政策,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工程建设,形成社会合力。 (三)工作目标。到 20xx 年底,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城镇、园区、社区、校园及商业场所,组织开展首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到2024 年底,完成首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推动近零碳排放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组织对试点地区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跟踪评价。讨论制定全省碳普惠制实施方案,探究建立全省统一的碳普惠制推广平台。到 2025 年底,宣传推广全省近零碳排放区建设经验,在全社会各行业领域引领近零碳排放进展新风尚,形成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探究绿色低碳进展新机制。全面系统推动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及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低碳进展,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农业、湿地等直接碳汇,通过碳减排交易、碳普惠等途径间接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探究绿色低碳进展的有效路径,推动全省碳排放早日达峰。 (二)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新载体。推动能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