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_第1页
1/11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_第2页
2/11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_第3页
3/11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与产业结构日益高级化的同时,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散、乱、差”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汽车产业中的过度进入就是其表征之一。由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过度进入,目前,汽车产业内企业数量剧增致使市场集中度降低和过度竞争,其以价格战、广告战的市场行为为表现特征,直接致使竞争效率损失、资源配置失当与社会福利损失。本文拟对我国汽车产业内存在过度进入的表征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我国汽车产业存在过度进入的诱因,寻求对策根治汽车产业中重复建设的顽症。 一、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表征分析 1.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现状 在国内市场需求刺激下,受汽车产业链长、关联度大以及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的影响,全国有 23 个省市将汽车产业作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分别建立了 190 个整车厂、292 个特种车及改装车厂、98 个车身厂和 3900 多家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厂。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分析,当前中国整车生产能力约有 550 万辆,今后 5 年还将新增生产能力 600 多万辆.届时,全国所具备的整车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与此同时,还将形成一批分散的小规模汽车企业,使产业集中度逐步降低,导致在位企业的竞争成本增加,降低了汽车产业的效益。 2.企业进入数量及其产业背景 汽车业新进入者的产业背景,可分为三大类,即经验企业、派生企业与无经验企业。经验企业是指在进入前就有汽车产业或相关产业经营经历的企业,大多是通过相关产业多元化而进入汽车产业的,例如由摩托车生产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进入整车生产领域的吉利、力帆和隆鑫公司等;派生企业是指由本产业主要企业筹资新建的企业,例如客车企业通过联合多方投资进入轿车行业以获得更高的产业利润,曙光集团、湘火炬、万向集团、贵航青年多属此类;无经验企业是指没有任何汽车产业经营经历的企业众多的家电生产商通过主业转型进入汽车产业,例如格林柯尔、奥克斯、春兰、新飞、小鸭集团、比亚迪、波导手机、红塔、夏新电子等。 根据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经验,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汽车产业边际利润上升,会出现有经验企业作为潜在进入者的数量不断减少,派生公司进入数量持续增加和无经验企业进入数的增长不会快于派生公司的状况。但是,随着产业企业数量的剧增,汽车产业的边际利润在较短时间内会快速下降,从而导致产业新进入者趋于停止,并出现退出企业,汽车产业最终演变成垄断型的市场结构。 3.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