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失地农民创业的制约与选择 金融支持失地农民创业的制约因素 失地农民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又同时兼具两者的部分特征,是一个边缘化的群体。与其身份相适应,他们所处的金融环境也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既无法享受国家普遍意义上的惠农政策,也很难获得市民化的待遇,在创业融资方面享受城市弱势群体的优惠和扶持。失地农民是社会进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别弱势群体,这一群体与下岗职工、贫困学生等一样,应当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当前,针对其它弱势群体,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扶助其就业、就学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措施,有效解决了这部分困难群体的生存进展问题。而针对失地农民群体,国家的政策重点和扶持资金主要是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涉及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方面,而对于失地农民的创业,国家尚没有针对失地农民的群体特别性出台适用性和操作性强的金融支持政策,影响了失地农民的创业热情。如失地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其房屋没有集体土地证或房屋产权证,缺乏足值抵押物,使银行贷款和信誉社风险把握难以进行;失地农民普遍金融意识不强,对信誉关注不够,使得贷款的风险和管理本钱增大;失地农民群体因对国家金融政策关注不够,认识不深,对有关贴息政策、担保政策等措施认识不清,而使国家的鼓舞创业政策难以落到实处。由于金融政策的时效性差,针对性缺乏,缺乏特地针对失地农民的信贷产品,相关金融贷款产品的预期扶持效果难以落实。针对农户生产经营提供的小额贷款,具有资金少、期限短、需担保等特点,但对于失地农民来说,缺乏足值抵押物是其固有缺陷,而且失地农民在新的城市中创业往往需要较长期限,因此无法适应小额贷款的还款要求。无需担保且手续相对便捷的农户小额信誉贷款,其服务对象通常是农村信誉社的信誉户,这样一来,失地农民中的非信誉户就无法获得该农贷产品。贷款金额较高的农户联保贷款,是适应现代农村的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展的产物,其服务对象多为具备确定经营规模和资质级别的种植业、养殖业、农村运输业专业户,且需要五户以上联保互保,而失地农民群体大多项选择择创办资金需求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故这样的产品明显不适合失地农民的现实需要。旨在壮大支农资金实力的支农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推出的一项货币政策,用来解决农村进展过程中的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等农业相关产业的合理资金需求,而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失地农民身份的转变,加之传统农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