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系统信息资源规划的建议大连圣达计算机开展技术总监 高复先 一、我国银行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让我们从“票据光盘缩微系统〞谈起。 银行业务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票据,一个大中型城市的专业银行每天的票据量会在 2 万张左右或更多,要求作为原始凭证的票据都要保存一定的年限,这就成为银行票据保管与查询的难题。传统的保存与查询方式不能适应银行业务日益开展的需要,那么,将票据以电子图像的方式保存于海量光盘库中,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票据光盘缩微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查看所需要的票据,并可即时打印,甚至可在异地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查询和打印。但是,这种系统需要对各种票据要素建立索引,需要摄象、扫描等一整套录入设备,大量的原始凭证二次录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更成问题的是,这种系统能不能对某一〔或某类〕客户的某种票据的数据做连续的分析,从而进行数据挖掘,发现经营管理上的某些规律呢?答复是否认的,因为它与传统的缩微技术在信息组织上没有本质的区别。请想一下,作为银行信息化的工程,一个是查找某一票据“原样〞,一个是利用票据的准确、完整、海量信息来进行经营分析和管理决策,哪一个更为重要、更为经济、更有实效? 海量的票据存储,并不等于海量的“有用信息〞的存储。要对来自原始票据的海量信息做连续的分析,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再组织——建立标准化的客户信息分类编码、规划稳定的客户-业务主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类似的上述的事例很多,综合起来,当前全国银行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是:1.运作层应用普及面广,但孤岛式应用系统多,信息不能共享,相关业务的信息交换〔包括异地、远程交换〕方式落后,及时性差;2.单证票据信息只作为运作层应用采集、处理,用过即存档〔包括“票据光盘缩微系统〞〕,没有作统一、稳定结构的历史存储〔即数据仓库〕,因而无法发挥其重要的银行信息源的作用,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大损失;3.管理层计算机应用相对于运作层的普及情况差一些,决策层的计算机应用更差一些,与兴旺国家 80 年代的“决策信息贫乏现象同出一辄,计〞算机没有成为某些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得力工具。上述问题,许多人误认为是网络问题、通信带宽问题、计算机处理速度问题或软件等等问题。实际上,许多银行的网络和计算机已经是一流的了,上述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是为什么?。 二、借鉴国外银行信息系统问题解决的经验 詹姆斯·马丁对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