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二)建设基础(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二)建设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三)预期效益三、重点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 天)1。专业结构调整。深化开展区域产业(行业)进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对,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根据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 3—5 个(中职 3 个、高职 5 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3.特色专业群建设。根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二)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 天)1.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育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育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动专业群人才培育模式改革,积极探究定向培育、联合培育、订单培育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育模式。整体推动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育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加质量评价,积极探究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2.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化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以做为核心,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每个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