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模型讨论高峰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掣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融资市场的两个“不匹配”,通过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函数曲线,提出政策建议,有效改善上述“不匹配"的现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模型构建;对策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1]。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现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展的潜在掣肘。本文拟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模型构建,寻找破解之策。 1.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与融资困境 通常情况下,大企业具有资金和行业技术整合的优势,通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并购,不断为自身进展注入活力,如世界路由器的巨头思科,著名的医药公司辉瑞,以及西门子、飞利浦等公司,都是在不断集成中小企业技术成果中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而中小企业更同意承担风险,具有技术创新的先天优势,熊彼特的讨论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方面有着组织结构灵活、竞争压力下更易于接受创新、在创新效率和创新时间上明显优于大企业的特点[3]。相关讨论表明,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成果比大企业高 2.5 倍,新技术投入市场的时间却比大企业少 1/3,美国学者谢勒等的讨论也表明,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大[4].事实上,我国专利的 66%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2%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既有赖于大企业在研发上的雄厚基础与实力,但更依赖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敢于突破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并作为引擎带动整个新兴产业的进展壮大。正如国务院进展讨论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所言:“中小企业不强壮,进展新兴产业只能是一场虚火.” 但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瓶颈,表现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比例极低,仅占全部中小企业的 10%左右,在美国这一比例为 33%;约 1/3 的中小企业需要从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约5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依靠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问题。2024 年,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仅占其贷款总额的 0.8%[6]。中小企业资金的断链直接影响到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成为培育和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潜在掣肘。 2.新兴产业融资困境根本原因与对策模型 对于新兴产业培育的融资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做过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