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相关法律法规现状、原因、规定、优惠政策、监管一、现状 至 2024 年底,全国共有 3600 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 99%以上,提供了全国78%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实现利税约占工业利税的 40%,对全国 GDP 贡献率达到 60%。以陕西省为例,2024 年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 的 44%,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全省 GDP达 48。6%。据统计,同期国企在 GDP 中的贡献只占到 30%左右,但国家银行对其贷款占同期贷款总额的 78%,而同期商业银行向非国有经济贷款只占总额的 36。3%.很显然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中发挥的作用极不相称。融资难、贷款难使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1、银行对大企业“争贷"而对中小企业“惜贷” 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对象假如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假如是中小民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民营企业的担心,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的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例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由此贻误商机的事例不在少数。尽管央行的信贷政策鼓舞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性考虑,各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放贷。2、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在现有间接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 1 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几乎还没有一家银行向个体私营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技改贷款科目,因而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长期资金基本上没有可能。更为重要的是,现有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个体私营企业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3、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沟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十分成功的私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极为困难。另一方面,即将出台的二板市场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4、非正式金融仍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企业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 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非正规渠道的融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民间借贷。(2)拖欠贷款.(3)相互担保。5、现有政策措施的纰漏及弊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