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县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始于 1997 年,经历了**省事业单位登记、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三个阶段。一直以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仔细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等一系列困难,积极稳妥地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根据“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和督促检查,法律规范登记操作,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登记率、提高登记质量、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的思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把健全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养作为搞好工作的前提;把坚持依法办事、法律规范操作作为搞好工作的保证。通过努力,使我县事业单位法人地位基本确立,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登记行为进一步法律规范,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自我进展和自我约束能力显著提高,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对事业单位法人实施登记是加强事业单位法制化、法律规范化管理的一项全新制度,头绪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假如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法律规范的规章制度,就很难保证顺利完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法律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进一步法律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为。我们制定了《**县事业单位登记法律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对机构职责、职权行使依据及法律规范、工作标准、管理事项运行使用格式文本、工作记录、业务衔接记录、素养要求、工作纪律和服务承诺等进行了法律规范,与此同时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法律规范》,有力地促进了事业单位登记由粗放型向精细管理转变、由传统型向依法管理转变,对登记管理机关切实履行职能,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按《登记管理操作法律规范》、《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分别建立了档案制度和工作人员守则,以及登记、变更和年检流程等规章制度,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法律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法律规范登记收费。制作了《办事收费项目公开栏》,及时办理了《收费许可证》,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管理,接受财政、物价部门的监督检查,较好地维护了法人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