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谈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这个学期我选修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原因有两个:其一,我一直对企业文化比较感兴趣,也希望毕业后能进入企业或公司工作;其二,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希望在这门课程中多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从而认识自身的不足,在最后两年的大学生活里锻炼并完善自己.正式的招聘现场我没有见过,但我们学校举办的“双选会”我却是亲眼见过并深有体会。面对着设计精致、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 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养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养能力为重。 诚然,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与能力需求,对学生进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养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育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培育行业职业进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实际上,接近 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养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养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养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育出来的人才素养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职业素养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养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养,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等。人才素养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养或者说专业素养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养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养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