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

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_第1页
1/6
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_第2页
2/6
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_第3页
3/6
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作者:李成 姜柳 [摘 要]从汇率制度角度透视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目的在于为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开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本文通过对“三元悖论”理论的解读和1998~2024 年各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与汇率制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即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存差的扩大,造成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过剩。基于上述讨论,作者提出了如下相关建议:完善我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改革协调配合.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汇率制度,三元悖论,外汇体制改革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差”逐年扩大,2024 年 6 月底全国金融机构存差已突破 10万亿元。尽管人民银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到 0.99%,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 0.5%,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水平仍居高不下,超额准备金率始终在 3%以上。此外,狭义货币 M1和广义货币 M2之间的“剪刀差”也明显扩大。这些充分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过剩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有效地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已成为金融理论和决策焦点之一.为此,本文基于“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进行实证检验,并从汇率制度的角度提出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基于三元悖论的理论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三元悖论”(trilemma),他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文中指出:一般来说,宏观经济管理者有三个目标:需要货币政策以应付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威胁;需要稳定的汇率使商业活动不至于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还需要让国际商业活动自由进行,特别是让人们自由地买卖外汇,以维持私有经济的精髓。但是,各国不可能同时兼得三个目标,最多可达到两个目标:放弃汇率稳定,意味着像美国和澳大利亚那样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灵活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像阿根廷那样实行固定汇率,甚至像欧洲国家那样取消本国货币;或者放弃完全的自由市场原则,实行资本管制,这是大多数国家在 20 世纪 40~60 年代的做法,也是中国和马来西亚现在的做法.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者不能兼得。 三元悖论表明,一个国家在经济金融开放中面临着三种选择: 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