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到“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讨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老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实践育人”,这两份指导师范院校进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进展的迫切要求,突出理论服务于应用技能的培育,即人才培育要突出实践性。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其改革和创新也是势在必行。 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下,针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我校以校级课题的形式组织专门的教研团队进行研讨和论证.本文的从“理"到“实”,亦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指引下进行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讨论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幼儿园老师而言必不可缺。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 1999 年到 2024 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老师指导费时费劲,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 从 2024 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 级初专和 12 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 72 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 61 人,占 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 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