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公务员面试教材第一部分 面试概述第一章 面试基础知识第一节 面试的概念和特点一、面试的概念面试是主考官通过与考生直接交谈或置考生于某种特定情境中观测,从而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气质和性格等基本素质进行测评,并为人员录取提供重要根据的考试活动。二、面试的特点1.面试以谈话和观测为重要手段。面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谈话。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向应试者提出多种问题;应试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主考官能否对的地把握提问技巧十分重要。他不仅可以直接地、有针对性地理解应试者某首先状况或素质,并且对于驾驭面试进程,营造良好的面试心理气氛,均有重要影响。例如针对应试者的专长,提出某些启发性问题,使应试者深入思索,展示其才华;当应试者的回答文不对题时,可运用提问调整话题;当应试者讲完后可以通过短暂的沉思或补充性的追问,形成一种“缓冲区”。 观测是面试过程中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在面试中,规定主考官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尤其是视觉,观测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它不仅规定主考官在面试中要善于观测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并且要能指明应试者的行为类型,进而借助于人的表象层面推断其深层心理。对应试者非语言行为的观测,重要有面部表情的观测和身体语言的观测。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在面试中,从应试者面部表情中获得的信息量可达 50%以上。面试过程中,应试者的面部表情会有许多变化,主考官必须能观测到这种表情的变化,并能判断其心理。例如,应试者面部涨得通红、鼻尖出汗,目光不敢与主考官对视,便反应其自信心局限性,心情紧张;应试者的目光久久盯着地面或盯着自己的双脚,默不作声,反应其内心的矛盾或正在思考;当主考官提出某一难以回答或窘迫的问题时,应试者也许目光暗淡,双眉紧皱,带着明显的焦急或压抑的神色。总之,主考官可以借助应试者面部表情的观测与分析,判断应试者的自信心、反应力、思维的敏捷性、性格特征、情绪和态度等素质特征。在面试过程中,除面部表情外,身体、四肢等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手势,它具有阐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问题、插入谈话等作用,它是很难与口头语言分开的。在面试过程中,具有不一样心理素质的人,其身体语言的体现形式各不相似。一种情绪抑扬的人,他也许两肩微垂,双手持续地做着某个单调的动作,身体移动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一种性格急躁的应试者,常常会无休止的迅速运动手脚,双手还也许不停颤动。一种缺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