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规定学习目的 懂得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耕作方式,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理 解 我 国 古 代 耕 作 方 式 的 变化,分析其出现变化的原因2.分析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及特点3.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一、农业的来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 济 发展而来的。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3.格局:中国古代农业形成了北粟南稻的格局。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喂养业为辅,存在着地区差异。【温馨提醒】你能找出中国古代农业来源的特点吗?提醒:(1)从形成时间看:来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从经济构成看:以种植业为主,家畜喂养业为辅。(3)从地区范围看: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互相融合。►应用提高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食“六谷”、饲“六畜”的时代是(B)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 D.明朝时期解析:原始社会有六畜,农作物是北粟南稻,到西周时才有六谷,故同步具有最早食“六谷”饲“六畜”的时代是西周,C、D 两项错误。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重要耕作方式之一。人们重要使用骨制、木制、石制农具。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铁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力。4.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我国老式步犁的基本定型。5.特点:借用牛力耕田和不停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温馨提醒】精耕细作的含义是什么?提醒: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用提高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主线原因是(B)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农具与技术的改善C.郡县制的普遍建立 D.土地私有制确实立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前一句出自《淮南子》,“耒”是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战国时期的农具有:犁铧、锄、锸、镰、斧等,农具与技术的改善,增进了农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