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选择题 1.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2.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老式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3.对于明末清初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其理解表述精确的是( )A.研究学术或学问应当与处理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B.手工业、商业和农业同样都是社会的主线C.学者应当积极投身工商业实践,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D.读书是为了追求建功立业,做出丰功伟绩 4.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原则,反对一切老式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有关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对的的是( )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C.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5.“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评论重要针对明清时期理学( )A.重文轻技的特点B.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D.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特点 6.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种“天崩地解”的时代,由于“某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处理问题的方案。“某些最敏锐的心灵”中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 7.孙中山等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些文章的作者是( ) 8.李贽自称为“异端”,重要是由于他( )A.鞭挞理学的道德观念 B.做事做人不拘一格C.否认孔孟学说 D.否认封建专制制度 9.人们总是但愿有一种“好皇帝”,依托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种“明君”去替代“暴君”。开始对这种见解提出质疑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C.黄宗羲 D.王阳明 10.《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