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物联网的概念于 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特征和智能接口,并且可以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起,构成未来互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根据约定的协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计算、存储等处理方式构成相应的静态与动态信息的知识网络,用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中的“物”要满足一些条件才可以被纳入其范围:1.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有数据传输通路;3。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有 CPU;5。有操作系统;6。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有可识别的唯一编码。 目前仓储管理一部分是人工管理,一部分实现了条形码管理,仅有少部分开始使用二维码或射频标签。条码系统与物联网 RFID 技术相比,存在识别速度慢、信息携带量小、尺寸大、易损毀等缺点。应用物联网 RFID 技术,能有效地解决仓库物资流动的信息管理问题。将物联网 RFID 标签贴在仓库内的托盘、包装箱或元件上。标签内包含元件规格、序列号等信息.当物资通过安装在预置地点的 RFID 识读器时,便可自动记录信息,无线局域网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管理信息系统,指挥中心就掌握了实时的物资储存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保管员使用手持条形码扫描器对仓储物资进行逐个扫描,这将大大加快物资的流动速度,且能减少操作失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采纳物联网技术将更加高效、准确地实现物资设备的仓储管理.将存储到仓库中的物资贴上 RFID 标签,能自动记录每件物资的入库、出库等操作,并且还能查询物资在仓库中的具体位置,同时能自动识别进出仓库的车辆、人员等,并能根据权限存取对应的物资信息。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实现实时显示仓库内各种物资的状况以及车辆、人员情况;同时各仓库的各类信息可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建立按组织层次、更大规模的分层仓储管理系统,并与其他物流应用管理系统相连,形成“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供各级部门或相关人员查询、使用,形成层次化的仓储管理体系结构,各层之间可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接口实现互通、互连、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