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技术与生产工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和各阶段奶牛营养需要参数。本标准适合于奶牛的饲养。2法律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栓系饲养是指牛只在牛舍栓系定位饲养的一种饲养模式。一般牛舍外设有供牛只活动的运动场。3.2散栏饲养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对奶牛进行分群,提供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实行自由采食的一种饲养方式。3。3初乳指母牛产后前3天所产的奶。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丰富易消化的养分,可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3。4犊牛岛指哺乳期犊牛单独饲养的专用围栏,一牛一栏;一般根据季节、气候以及消毒的需要围栏可移动,所以称之为“犊牛岛"。犊牛在犊牛岛中饲养至 60d 即可出栏入群饲养。犊牛岛可以避开哺乳期犊牛间的交叉感染,提高犊牛成活率.3.5干物质采食量(DMI)指奶牛所采食日粮干物质的总和。DMI 受奶牛生长发育阶段、产奶量、采食时间、饲料品质、日粮水份、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3.6泌乳阶段的划分(成母牛按其是否泌乳可划分为:泌乳期和干奶期)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生产、生理变化和饲养管理要点,习惯上把泌乳期划分为:围产后期(产后 3 周)、泌乳前期(21~100 d)、泌乳中期(101~200 d)、泌乳后期(201~停奶)四个阶段。3。7干奶期干奶期一般为 8 周。可划分为干奶前期(干奶前 5 周)和干奶后期(产前 3 周,又称为围产前期)。奶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在下胎产犊前 60 d左右使其停止泌乳,使奶牛身体、瘤胃及泌乳系统得以恢复、休整,以利于产犊和下一胎的产奶。3.8围产期指奶牛产前 3 周(围产前期)至产后 3 周(围产后期)这段时间。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关键时期,其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奶牛的健康和整个泌乳期产奶量,所以围产期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3。9分群饲养根据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奶牛饲养管理特点,进行分群管理的一种饲养模式。3.10体况评分是评价奶牛饲养效果的一种手段。它是以(1—5 分)数字化描述奶牛体况的一种评分方法(1 分表示偏瘦,5 分表示过肥)。根据奶牛产奶量和体况及时合理调整饲养方案.4 奶牛分群与阶段划分4。1 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阶段,习惯上把牛群划分为:——后备牛● 犊 牛(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