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政绩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正确的政绩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正确政绩观,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一、地方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内涵地方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政绩,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把创造政绩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创造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政绩。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求真务实,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省情、县情和乡情,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察实情、讲实话,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求真务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求真务实,就是要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狠抓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第1页共13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目的。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为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利益,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我们党所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民谋福祉,为群众创政绩,应该是每个领导干部的终身追求。违背人民的意愿,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不是政绩,而是败绩。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实践中,必须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为崇高理想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干好每一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观上有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于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因此发展观是否科学是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实践、群众和历史是正确政绩观的衡量标准。怎样衡量政绩,如何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这段论述,鲜明地提出了用实践、群众和历史来衡量政绩,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历史观的生动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就能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群众满第2页共13页意的政绩。二、我市领导干部政绩观的基本状况近年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