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精选现代文阅读练习(6)生存的隐秘 近来翻看一本新出的书,特地讲性格和命运的关系,倒是把历胜利人物的好性格一一排列了出来。我觉得最故意思的,是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在看来,刘邦的性格就像太极拳的招数,刚柔相济,阴阳变幻,说有均有,说无都无。这种性格让刘邦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彰显某首先的统帅面孔,使自己常常处在有利的地位。有时礼贤下士到唯唯诺诺,( 1 );有时儒雅到彻夜倾谈安邦治国大计,( 2 )。我想,这大概就算是抵达“大道无形”的境地了吧。 那是讲大人物的,一般草民学不像,学了也大体没用,搞不好,还被人认为疯疯癫癫的不正常。那么,对我们凡夫俗子,怎样培育有益于安家立命的好性格呢? 我把话题先扯开一会儿。宗教不管搞得怎样高妙,归根结底,是为了处理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它较多地反应出民族的精神取向。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后来,佛教由印度东传,到隋唐之际,已经把道教冲得七零八落┄┄ 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外乡的道学,一般讨论者,重要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方面进展解释。我不反对这种分析。我还想指出此外一种缘由。佛教慈善为怀、普渡众生的关键思想,与中华民族宽容平和的精神追求合拍,与俗世儒学的仁爱中庸也是互补的关系。至于道教,则相对威猛威猛了些(顺便说一句,道教的思想与老庄之学主线不相干)。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很明白其中的辨别。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被擒拿归案,代表道教权威的太上老君是将它放进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非要毁尸灭迹不成;代表佛教的西方如来则是轻轻一翻巴掌,将猴哥压在五行山下,让他反省了五百年,在派个唐僧去超度他。金庸他们写武侠小说,也留心到其解的微妙辨别,少林的人大体比拟忠厚狡猾,武当里面则常常消失像靠武力独步天下的悲剧人物。至于武当的张三丰,当然也是宽厚长者的代表,但他从小与少林关系亲密,有佛家根底,自然缺乏为奇。 我兜了个大圈子,回到此题上,对一般人而言,宽容随和的性格,是比拟有益于在人世间逍遥的。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假如对自己的爱人宽容些,就不会有来不及解释的天大误会,那场赢得千百万男女眼泪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开的。麦克白的问题是野心勃勃,但按现代心理学的分析,在他成长过程中,在他少年时代,确定有心理毛病,那病症必然是偏狭偏激,容不得旁人比他强,要把世界上好事独占了。 写到此处,我信任,有的读者在明白了我的立场后,要笑我迂腐了。眼下是市场经济,到处都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