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全行车知识汽车驾驶员是一个特别的职业,作为一名称职的驾驶员,不但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具备与现代交通和行车安全有关的各种知识,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在行车事故中,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车况、道路、交通环境、气候及驾驶员等.与驾驶员有关的有:心理及精神状态、身体生理状况、驾驶操作技术等。驾驶员只有认识和掌握这些有关的行车知识和客观规律,实行正确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行车安全。第一节 心理和个性与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对行车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一、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1、认识指驾驶员在认识驾驶汽车和交通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看”到道路上的情况,“听”到发动机的声音,“接触"到各种机件,“记住"了操作要领,并通过“思考”,掌握了交通参加物的内在联系等,将这些现象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认识的过程。驾驶员的感知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推断是否准确和是否恰当。2、情感指驾驶员的喜、怒、哀、乐、爱、憎、惊恐等,对安全行车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情感和情绪能使驾驶员自觉保持最佳的安全行车状态,能正确、果断地处理情况保持良好的驾驶道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礼让,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严格遵守安全行车规律达到安全行车.而具有不良情感的驾驶员,情绪易波动,以感情代替理智,忽视法规,开英雄车、赌气车,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3、意志指驾驶员的自觉性、果断、自制、毅力等。好的驾驶员应用明确的行车目的,出现紧急情况能果断处理,有较强的自制力。驾车时情绪饱满,自觉克服困难,这是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内在动力.4、注意指集中思想,把注意力放到与行车有关的事物上来,同时要进行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 因为行车过程中情况复杂,外界大量的信息要引起注意,同时要照顾各方,随时调整到新的目标上来。二、个性心理因世界观、兴趣、需求、能力、气质、性格等不同,人的个性也存在很大差异,造成对事物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不同。经过讨论发现,性格怪异、急躁、抑郁的人,遇事缺乏控制力,容易发生车祸;性格开朗、情绪稳定、责任心强的人,行车较安全.人的性格形成后便相对稳定,但经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性格也可以改变。第二节 身体状况与行车安全驾驶员除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驾驶技术外,还要注意身体状况。只有身体好、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反应灵敏,才能确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