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职务任期制调研报告党的*和*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近年来,各地在推行任期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但是,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措施,目前发展还不够平衡和规范,特别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任期内变动频繁、任期随意的情况比较严重,使任期制流于形式。一领导职务任期制是对选任制、委任制领导干部担任某一职务的规定期限和在规定期限内对履行职责的要求进行明确规范的一种制度。其内涵包括任职的时限规定,担任职务期限内应履行的职责、承担的义务,以及期满后因人制宜进行合理安置的有关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目的,就是以促进干部能下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整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不但包括最高任职时限,而且也包括最低任职时限。没有特殊情况,领导干部必须任期届满,实现任期目标,才能调动或升迁,这是任期制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在实践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党政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难以届满的问题,使任期制流于形式。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缺乏统一、系统、全面的制度安排。目前,关于领导职务任期制的要求一般都比较原则,没有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这就使领导干部经常被调动成为可能。比如,选任制干部的任期有明确规定,而委任制干部任期则无明确规定;领导班子成员有任期规定,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则无任期规定。又比如,任期制的有关制度表述不严谨,“一般”、“应当”等模糊性规定多,给制度和法规的贯彻执行留下较大的弹性和漏洞。2.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完善,仍未摆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3.实际上存在的以年龄“杠杆”取人。一些地方由于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方针,在配备“班子”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年龄作为硬性条件。这样,少数在年龄上出现危机感的干部,第1页共4页便不惜一切代价寻求频繁调动,以求按部就班、一步不拉地“进步”。4.当前干部任期制的“单轨制”运行。任期制应该包括岗位任期、职务任期、职级任期。但是现在任期制往往只是岗位任期的“单轨制”运行,岗位任期结束,职级继续保留,还可以担任同级职务。有些地方先后出台了市、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期制规定,但对任期届满又未晋升的领导干部,是易地交流、轮岗交流、转任非领导职务,还是自然“下岗”,无明确规定。同时,实行任期制后,衡量党政领导是否胜任现职,实行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是关键。但从中央到地方至今对党政领导干部岗位任期目标尚未做出明确、统一的政策规定,岗位任期目标由谁提出、如何确定、由谁审批等,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只能按惯例操作,以至于对任期制干部的考核、晋升、降级、转任、免职等缺乏有力的依据。二领导干部在同一领导岗位任职时间过短,调动频繁,不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直接影响工作的连续性。从地方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新班子就任后有一个调查研究和熟悉情况的过程,把工作思路、工作决策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和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果,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如果一个领导班子任期内领导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频繁变动,就很难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连续性。一些地方正是在领导班子的频繁调整、领导干部的你来我往中,涣散了人心,丧失了机遇,最终影响了发展。2.诱发干部投机心理。一个地方的发展目标一般都包括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长期目标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任领导共同努力,这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干部有耐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频繁变动,往往会使干部产生不恰当的心理预期,助长其浮躁心态和短期行为,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经济数字上,而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兴趣不大。第2页共4页3.误导干部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随意,不但诱导了少数干部的投机心理,也误导了干部自我评价的取向。在一些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随意的地方,评价干部好不好,不是看他们在任期内是不是履行好了任期目标,有没有为群众谋取实惠,而主要是看他的官位升迁快不快,升迁的...